工研院研發智電型農事機器人 提供農業缺工解方 (轉自鉅亨網)

時間:2024-09-13   訪問量:1139

因應全球農業面臨人力短缺、從業人口老化,工研院開發首台國產「四輪傳動與轉向的農業共通載具」,以及第一台可進軍國際的全國產小型電動曳引機,加速國內農業轉型。

工研院表示,勞動力不足已經是全球急需面對的共同議題,智電型農事機器人協作模式的蓬勃發展,也代表著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電動化取代汽柴油動力、結合 AI 邊緣運算的人工智慧控制模組,可以展現農務協作的強大支援能力。

因此,工研院與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開發「四輪傳動與轉向農業共通載具」,採用了國產馬達驅動,透過四輪轉動增加靈活度、穩定度,可適應不同的地形與場域工作,並可隨時依據任務更換工作模組,由於搭載了智慧控制核心並使用車規模組,依據需求還可以進行有人與無人駕駛的切換。

另外,工研院整合國內的三電零組件模組,配合智慧核心控制器與周邊模組的發展,完整的開發出台灣第一台可進軍國際的全國產小型電動曳引機,同時與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跨領域串聯了三電供應鏈與農機製造商。

工研院表示,曳引機則是全球農務作業中應用最廣泛的農業機械之一,對全球屬於與台灣農業施作環境類似、破碎或多為中小型農地環境的國家而言,中小型電動曳引機成為台灣進軍國際市場的重點發展優勢品項,相關成果已技轉國內農機廠商。

工研院也透過學研合作,結合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郭俊賢團隊的「甲醇燃料電池」,開發出「燃料電池農用共通載具」。由於甲醇驅動燃料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運作時主要是排水,沒有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

相對於傳統引擎,「燃料電池農用共通載具」除了大幅減少環境汙染,還能解決農用電動載具在田間難尋充電站的難題,由於相較於傳統加氫方式有著成本低、效能高的潛力,也能有效提升智電型農事協作載具的工作效率與延長工時的機動性效果。


上一篇:(轉發自由時報電子網) 種菜不用再彎膝蓋!桃園改良場研發電動蔬菜移植機 提升2倍效率

下一篇:首波「大陸冷氣團」要來了!下週三恐出現14度低溫(轉自中天新聞網)

返回頂部